|
|
訂閱社區雜志 |
齊齊哈爾市克東縣大力發展光伏產業促鄉村振興 |
(時間:2021-4-13 9:39:27) |
初春時節,黑土地上生機勃發;二克山腳下,波光粼粼的藍色光伏,見證著綠色發展的新景象。 這里世代靠天吃飯的農民,如今在光伏產業與智能技術的助力下,將陽光轉變為村集體收益,摘掉貧困的帽子,滿懷信心邁向鄉村振興。 近年來,克東縣利用充足的光照資源,巧借光伏項目開啟“陽光模式”,依勢建成96個村級光伏電站,通過綠色能源與扶貧幫困的有機結合,走出了一條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互利共贏的“陽光大道”。 惠民工程實現全覆蓋 “我們的光伏電站項目是 2017 年 9 月 19日開工的,建設單位克服場地分散、地質條件復雜、冬季施工條件差等諸多困難,經過90天的日夜奮戰,同年12月20日就實現了并網發電。”克東縣惠民光伏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張英東回憶起當時的建設情景,仍記憶猶新。 克東縣處在松嫩平原黑土核心層,農村的建設用地非常緊張。為了發展光伏這項產業,縣鄉村三級干部一個村屯一個村屯走,一個地塊一個地塊去敲定丈量,最終落實了 15萬平方米的建設用地。 在資金的籌措上,克東縣采取財政擠一點、金融部門貸一點、多方籌措一點的方式,一次性籌措1.9億元的建設資金,保證了光伏電站的建設需要。到2017年末,全縣村級光伏電站項目全部建成,總裝機容量 26.1 兆 瓦。并網發電后,電量出售給供電公司運營,剔除運營維護成本,其余收入全部用于扶貧和壯大村集體經濟,對全縣98個行政村實現全覆蓋。 目前,克東光伏電站累計發電11810.8萬千瓦時,全口徑收入8858.1萬元,不僅帶動了1390戶無勞動能力戶持續增收20年,還壯大了村集體經濟,實現了一產多贏。 陽光收益帶動村發展 在克東縣寶泉鎮德勝村光伏扶貧電站內,56 歲的光伏管護員任廣福正認真擦拭著光伏板。“我每天都來查看一次,有積雪、有灰塵都要及時清理,工作也不累,一年工資有3000多元。”任廣福開心地說,“這光伏電站就像是村里的‘銀行’,眼瞅著每天都在進錢。” 任廣福和老伴兒都患有慢性病,干不了啥重活,還需要常年服用藥物,三口之家的生活一度陷入困境,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 針對任廣福的實際情況,村干部幫他申請了光伏管護員的崗位,任廣福的兒子也通過村里介紹外出務工,再加上各項扶貧分紅,2016 年底他家順利脫貧,成了村里第一批脫貧戶。“為了讓村容村貌更加干凈整潔,村里還從光伏收益中拿出一部分,選聘困難群眾打掃村里的衛生。”德勝村黨支部書記周連勝介紹,光伏收益不僅解決了村里公益崗位人員的工資問題,還有余力投入基礎設施建設、獎勵文明戶,極大改善了村屯環境,有效培育了文明新風。 據了解,克東縣積極引導像任廣福一樣有勞動能力的脫貧戶、邊緣戶,安置公益崗位人員5523人,不但拓寬了他們的收入來源,還激發了他們的內生動力,讓他們摘掉貧困的帽子,滿懷信心邁向鄉村振興。 光伏板下搞活新經濟 走進克東縣昌盛鄉民富村光伏電站,光伏板在陽光下明亮耀眼,光伏板下的黑土地泛著油光。脫貧戶吳云峰彎腰躬身揮動著手里的鐵鍬,一邊忙著手里的活計,一邊樂呵呵地說,“這光伏板可是我們的幸福板,板上面吸著太陽光,老百姓能有分紅收益,板下面再種點啥還能多賺一筆錢!” 民富村光伏板下大約有 6 畝地,去年種的青刀豆,收益有 12000 元。去年秋整地的時候這片地已經起好壟了,這幾天趁著天氣好,村里組織人手把壟再平整一下,今年還要繼續種青刀豆。民富村黨支部書記王德義介紹,“4 月 20 號左右,我們就要開始覆膜了,早點種上,就能多摘兩茬,老百姓就能多得實惠。” 同民富村一樣趁著春光行動起來的還有克東縣其他95個光伏電站所在地。大家買種肥、訂花苗、聯系雞雛鵝雛……鉚足了勁兒發展光伏下的新經濟。 為推進產業疊加實現光伏產業效益分配最大化,克東縣努力做好光伏扶貧與發展現代農業、特色種養業的結合文章,積極推行“農光互補”模式、大力發展“板下經濟”,一個個光伏下的小菜園、養殖園相繼發展起來,走出了一條多措共舉、多業共生、多方共贏的光伏扶貧之路。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