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江西于都縣盤古山鎮:光伏發電照亮“扶貧路” |
(時間:2017-8-28 10:00:14) |
光伏陣列,隨山勢起伏。8月26日,在于都縣盤古山鎮光伏電站中草藥種植一體化項目現場,記者看到,整齊排列的光伏電池板在天空的映襯下閃閃發光。 “目前,項目二期已并網發電,后續還將在光伏電池板下開發1600余畝中草藥種植基地。”于都縣發改委副主任王天發介紹說,該項目預計可帶動周邊村建檔立卡貧困戶59戶215名貧困人口,實現人均年增收3000元。可以說,這是于都縣發展光伏發電產業助力精準扶貧的生動實踐。 近年來,在加快推進扶貧攻堅中,于都縣因地制宜、精準施策,緊抓國家促進光伏產業發展的政策機遇,大力培育發展光伏發電產業。采取政府主導與市場運作相結合、微利經營與讓利于民相結合、輸血脫貧與造血扶貧相結合的方式,積極探索“一戶一站”“一村一站”等光伏扶貧新路徑,打造了羅坳大橋古嶂移民新村、貢江鎮紅峰村和禾豐鎮大字小西湖移民社區等一批光伏產業精品示范點。 “一村一站”光伏扶貧使貧困戶充分共享“陽光紅利”。“這個小型光伏電站裝機容量30千瓦,是由縣財政從產業扶貧資金中安排專項資金建設的,橫城村42戶貧困戶每個月都有分紅,其中兜底能力不足的貧困人口的‘輸血’也全靠它了。”在盤古山鎮中心小學校門口,盤古山鎮宣傳委員劉志民指著房頂上的太陽能電池板介紹說。 為最大限度地用好光伏扶貧,于都縣整合資金7068.6萬元,在全縣推廣建設分布式光伏發電“一村一站”項目,并將其作為破解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充分利用村委會或村小學的屋頂、山坡,推行貧困村“農戶合作”模式,建設屋頂或地面分布式電站,每個電站裝機30千瓦,所需成本19.8萬元全部由該縣財政從產業扶貧資金中安排專項建設資金。 目前,于都縣已完成村級光伏發電站建設357個,預計今年底可覆蓋357個村,惠及1.5萬貧困人口。“每個村級光伏發電站每年可實現發電收入3萬多元,稅后收入扣除10%的維護、租金、電費等管理運行費用后,剩余資金由各村貧困戶參與分配。”劉志民告訴記者,如今,穩定的“陽光收入”成了貧困戶脫貧致富的“加速器”。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