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中美光伏組件差距究竟何在? |
(時間:2015-11-25 9:01:36) |
每每看到業內文章寫到:太陽能光伏產業是我國為數不多的掌握核心技術的產業時,總是啞然。 確實,你說這話說錯了嗎?沒有,我們組件的整個生產產業鏈條,無論從晶體提煉,到硅片切割,再到電池的制結和清洗,基本上每個環節的技術都已經掌握在手。 但與世界強國美國的組件制造業來比呢?我們是否真的擁有的核心技術領先程度,就如何我們的組件產品銷售一樣,橫掃歐美,以至于他們要用雙反來保護自己了? 我們不妨來看一則Sun Power新聞: 總體而言,Sun Power預計,到2019年將光伏組件產能提升至4GW,預計2016年資本支出為2.1億至2.4億美元,部署組件生產1.7GW至2.0GW。 來自Sun Power年度分析師日的最新消息,首席執行官湯姆·維爾納指出,P系列組件將在其日益增加的中國項目業務中發揮作用,進一步預計在該全球最大下游市場,在建項目中其C7技術的發展已經達到400MW的產量。 創世界紀錄的電池和組件效率很快得以驗證,分別為25.2%(總面積效率)和22.8%(孔徑面積)。 該Sun Power首席執行官指出,該公司預計2016年出貨1.6GW組件,平均轉換效率為21.5%。 維爾納闡明Fab5IBC電池廠在2019年初將產能提升。幻燈片剛剛顯示出2019年產能提升時間表。 稱P系列組件產能擴張的資本支出成本為每瓦0.10美元,而其下一代IBC太陽能電池每瓦資本支出將比其上一代高性能電池低30%。 預計到2018年Oasis公共事業規模BOS生產成本將逐步降低20%至30%。該公司預計,在商業屋頂領域的成本削減與其最近推出的“Helix”完整系統處于同一范圍。 我想這則新聞還是有不少看點的:Sun Power在可以說是世界光伏產業競爭最為激烈的市場--中國市場居然有項目。 二則是他們的裝換效率,2016年的組件平均轉換效率為21.5%,試問下,如今的中國,那個廠家敢宣稱,轉換效率能達到如此之高?估計平均能到20%,就已經非常不錯了,已經是一線大廠的前幾名了。 小編也曾經在行業內排名前十的上市公司里呆過,碩大的廠區,要騎自行車從廠區的東邊騎到西邊,但坐落于廠區一隅的研發中心卻面積很小。老板招聘了幾個博士生,也購買了一些研發設備,但這些都是瞎子的眼睛-擺設。其設備主要用來測試下產品,和客戶來廠區參觀時,來證實和炫耀自己科研實力的。當然,門上也不忘記高高的掛上銅牌-某某省的省級光伏研發中心。 科研不重視,自然在產品上,看不到技術的優勢,就如同小編前段時間參觀無錫展:振發太陽能游艇,售價800萬,用的就是Sun Power的組件,而不是選用的國產組件。當然當時的銷售小姐,用一種頗為驕傲的神情說到,轉換效率為21%。 為何呢?原因簡單,人家轉換效率高,意味著,面積同樣的游艇,我可以得到更多的電力。而像豪華游艇這種項目,錢居次,而效率占據第一的時候,哪怕你Sun Power的組件遠遠比國產組件貴,客戶依然會毫不猶豫的選擇Sun Power. 在中國這個拼殺如此激烈的光伏市場里,Sun Power依舊可以虎口奪食,拿到高端客戶。得到足夠的利潤。 到這個時候,產品售價貴,利潤高,又可以持續的投入到科研里,形成了良性循環,而我們不重視科研呢?打打價格戰,招標的時候,玩玩關系,好一個人情社會,沒辦法啊,產品千篇一律,轉換效率都一樣,選誰不好呢?一定要選擇你的產品呢?往往招標的時候,人際關系發生重要的作用了。 而人家美國的組件廠,則利用科研帶來的優勢,形成產品差異,即使產品貴一些,也能對那些產品價格不敏感客戶形成足夠的采購理由。這就是在一個老道,成熟的商品社會里,企業能夠生存下來的理由。 其實這不只有一家Sun Power有如此的表現,再看看First Solar吧, First Solar將大規模生產轉換率為16.3%的光伏組件。而在2011年,First Solar產品的轉換效率僅為11.6%。 2015年初,First Solar碲化鎘光伏電池轉換效率創紀錄地達到了21.5%。Firsrt Solar也一直努力將其由實驗室推向生產線,實現量產。 從2011年的11.6%到2015年的16.3%,4年增加了5%的轉換效率,這效率的轉換進取精神,讓人側目。 再看看我們的漢能,雖然做的CIGS,不同于碲化鎘,但漢能給人的印象更多的是,收購國外研究技術,自己則是大玩股市和資本市場,如此不同的企業經營行為,自然結局就會截然不同的。如今漢能是大幅裁員,被港交所處罰股票停牌,對比下結果,你又能怨誰呢?佛教言:有因必有果。這不同的結果,正是極好的解釋。 面對激烈競爭的光伏市場,我想我們的光伏企業,恐怕要拋棄由市場暫時領先帶來的滿足和自驕感,這個是市場份額是暫時的,而光伏組件的競爭,由美國企業帶來的技術優勢,總就有一天會反饋到市場競爭上,而那個時候,再來奮起直追,增加研發支出,恐怕晚矣。謝謝。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