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電價下調對光伏行業的分化影響 |
(時間:2015-4-30 10:16:13) |
根據近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將下調全國燃煤發電上網電價平均每千瓦時約2分錢,并實行商業用電與工業用電同價,將全國工商業用電價格平均每千瓦時下調約1.8分錢,減輕企業電費負擔。 此次電價下調,對光伏行業的影響不言而喻。 除了直接拉大光伏電力與火力發電的價差之外,背后的深層信號或許更值得重視,即在整體經濟放緩帶來的用電供求發生變化的大背景下,電價是否即將進入下降通道。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對整個行業將產生的負面影響,則絕不可低估,且會慢慢顯現。 不過,就此次具體的電價調整來看,其對光伏電站的影響,也較為分化。 對于地面電站而言,由于存在火力發電電價會繼續下調的預期,可能會刺激部分火力發電企業加大對包括光伏發電在內的清潔能源的投資比重,這無疑會進一步加劇對本就已經緊張的地面電站項目資源的爭奪。 而對于分布式項目來說,工商業電價的下調,無疑將會直接減少電站的收益,則會在一定程度上進一步降低分布式項目的投資吸引力。 當然,對于分布式項目而言,也并非全是負面消息。根據此次會議,將繼續對高耗能產業采取差別電價,并明確目錄,加大懲罰性電價執行力度。如果此條措施能夠真正實施,則可能會對這些企業發展分布式光伏起到激勵作用。 電價進入下調通道? 此次國務院會議,對燃煤發電上網電價之所以下調給出的理由,是為降低企業成本、穩定市場預期、促進經濟增長、有扶有控調整產業結構。 其實,電價下調也在意料之中,尤其是在保增長的大背景下。 資料顯示,在過去一年里,部分地區已經通過大用戶直購電試點等方式,來達到調低電價,為企業減輕負擔的目的。 在甘肅省發布的2014年全省經濟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中,該省表示,2014年通過開展大用戶直購電試點,減輕企業用電成本9000萬元,支持了冶金、有色等產業發展。 來自江西省的信息也顯示,2014年2月21日,省能源局召開江西省直供電工作安排會,給全省首批7家試點單位下達了總量15.5億千瓦時的直接交易電量指標。按照交易合同,德興銅礦、貴溪冶煉廠各3.7億千瓦時、1.3億千瓦時直接交易電價,分別在原電價基礎上下降0.02907元/度和0.01463元/度。按此測算,兩家單位全年將合計節約電費超過1000萬元。 此次電價調整的另一個值得重視的信號是,隨著經濟放緩以及經濟結構調整的大背景,電價是否已經進入下降通道? 國家能源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全社會用電量55233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8%,低于2013年3.7個百分點。這創下了自2003年開始公布這一數字以來的新低。 分析人士認為,2014年全社會用電量增速較為疲軟,是必然因素與偶然因素疊加的結果。一方面,中國經濟正處于改革調結構的階段,加之環保壓力較大使傳統的重工業發展放緩,這必然導致全社會用電量增速大幅下滑;另一方面,2014年降雨偏多,而高溫炎熱天氣較2013年大幅減少,也使空調用電需求同比大幅減少。 綜合大的發展趨勢來看,導致2014年用電量下降的第一條因素,包括經濟結構調整、環保壓力較大使傳統的重工業發展放緩等,可能還會長期存在。 對于未來的能源需求,新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努爾•白克力給出的判斷是,我國能源消費將進入中低速增長期,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逐步進入新常態,能源消費增速也將逐步換擋。預計從現在到2020年,我國一次能源消費年均增速將降至3.4%左右,到2030年可能降至2.3%左右。 光伏電站補貼會否下調 此次燃煤發電上網電價下調,對于包括光伏在內的新能源行業而言,帶來的首要疑問是,其電價補貼是否下調。 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對此并沒有直接涉及。而只是表示,利用降價空間,適當疏導天然氣發電價格以及脫硝、除塵、超低排放等環保電價的突出結構性矛盾,促進節能減排和大氣污染防治。 如果深入分析上述表述,其背后的潛臺詞則可能是,燃煤發電價格的下降,直接拉大了與脫硫、脫硝電價的價差,從某種程度上會鼓勵企業加大對脫硫、脫硝的積極性。從這個角度來看,短期內,下調包括光伏在內的環保電價的可能性不大。 雖然,此前也有分析表示,在各國追求新能源發電“平價上網”的背景下,光伏發電補貼下調是目前全球的大趨勢(畢竟政府不能無限度補貼新能源)。然而,補貼下降的大前提是保障發電項目的回報率,否則,削減補貼只會導致新能源行業投資減少的局面。這顯然與中國長遠發展的大方向相悖。 有機構報告則認為,投資成本下降只是決定是否下調電價補貼的因素之一,而棄光限電問題減少設備使用小時的因素同樣不能忽視。只有在滿足上述兩個條件的時候,政府才能在下調補貼的情況下維持光伏發電項目的回報率。以目前中國光伏發展的情況看,上網電價短期內出現大幅度下調的機會不大,決策者很可能在電改政策出臺后先行觀察,再決定光伏上網價格調整的幅度。 值得關注的是,在今年兩會期間,國家能源局在回復民建中央的一份提案中則稱,到2015年后,由于補貼資金增長較快,還需要適當提高征收標準,同時逐步下調補貼額度。 而就此次電價下調來看,可能同樣也會涉及到由于銷售電價下調而帶來的電價附加費的征收標準問題。 在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對燃煤發電上網電價之所以下調給出的理由,是為降低企業成本、穩定市場預期、促進經濟增長、有扶有控調整產業結構。如果從這一目的來看,后續的銷售電價肯定將相應的下調。否則,此次調價很難達到對企業減負的目的。 按照這一邏輯來看,在銷售電價下調以及企業減負這一大背景下,作為光伏電站電價補貼的可再生能源附加,則存在進一步下調的空間,繼續上調可能只是小概率事件。 另外一個重要的問題則是,對于電價附加而言,征收中的不到位也是其總量較小的原因之一。 而在當前經濟放緩保增長的大背景下,征收中的“跑冒滴漏”可能會再度上演,這可能會使原本就捉襟見肘的補貼問題,雪上加霜。 影響分化 此次會議的另一個值得重視的信息是,實行商業用電與工業用電同價,將全國工商業用電價格平均每千瓦時下調約1.8分錢,以減輕企業電費負擔。 據了解,一直以來,我國商業用電價格遠高于工業用電價格,差價甚至達到一倍以上。而在去年9月,工商用電同價率先在江西、廣東兩省實施,兩省商業企業每年可分別減輕電費負擔13.7億元和20億元。 工商業用電價格下調,以及二者同價,可能將直接影響到部分企業對分布式光伏電站的積極性。 對于分布式項目而言,正是由于工商業尤其是商業較高的電價,才使其成為發展分布式項目最具潛力的領域,同時也被認為是分布式的突破口之一。 不過,對于分布式項目而言,也并非全是負面消息。根據此次會議精神,將繼續對高耗能產業采取差別電價,并明確目錄,加大懲罰性電價執行力度。如果此條措施能夠真正的實施,可能會對這些企業發展分布式光伏起到激勵作用。 而對于地面電站而言,由于此次燃煤發電價格下調,可能會刺激部分火力發電企業加大對包括光伏發電在內的清潔能源的投資比重,這可能會進一步加劇對本就已經緊張的地面電站項目資源的爭奪。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