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2014年我國光伏企業兼并重組在所難免 |
(時間:2014-12-17 15:30:34) |
2013年,中歐貿易爭端的和解給光伏行業帶來些許暖意;2014年我國光伏行業發展或將緩慢回暖,但目前仍面臨重重困難。 美國對我國展開第二輪雙反調查,過度依賴出口的國內光伏企業面臨新一輪貿易壁壘的挑戰;除此之外,我國光伏行業仍面臨產能過剩,技術依賴進口等困境,整體虧損格局短時間難以改變。 業內研究員表示,2014年光伏行業將面臨歐美雙反、產能過剩等壓力,將會有一批企業面臨淘汰,企業兼并重組在所難免,光伏行業面臨諸多難題,完全脫困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 負債率高 企業融資難 據了解,2010年初,我國在硅片、電池片、組件等光伏下游產業形成了一股投資熱潮,銀行貸款成為資金的主要來源。隨著2011年上半年,擴張產能集中投產后,全行業很快陷入惡性價格戰,并在2012年引發美國、歐盟的“雙反”。有業內人士表示,光伏行業貸款擴張產能后,沒過幾天好日子,就進入了連續5個季度的虧損。到2013年年底,行業內龍頭企業的負債率在80%至85%之間,個別企業達到90%以上。 不僅負債率高企,融資難的問題也困擾著光伏企業,曾經的光伏巨頭尚德的虧損破產給整個行業留下深深烙印。對投資者來說,行業巨頭的破產無疑印證了整個行業的虧損、低迷。在這種情況下,銀行對光伏行業并無信心,為規避風險,大多數投行寧愿選擇以低利率投資更穩健的行業,避免投資光伏產業。另外光伏產業投資周期長,市場回報面臨風險,一個分布式光伏項目理論測算的回報率為14%,約7、8年收回成本,期間面臨的風險不可預測,這無疑又提高了投資者的警惕性。 美再雙反 雪上加霜 距離美國首次對華光伏產品發起“雙反”調查僅過去兩年的時間,第二輪“雙反”調查又被發起。近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做出初裁,認定美國國內產業因進口中國晶體硅光伏產品而遭受實質損害。 數據顯示,受兩年前歐美“雙反”調查影響,2012年我國光伏產品對美歐出口量大幅度下,比2011年分別下降約30%和45%。 此次初裁結果公布后,由光伏行業人士普遍預測,美方最終裁定結果對中國大陸和中國臺灣企業不利的可能性仍然較大。 美國對華光伏產品的第二次雙反,可以說是變本加厲。此次調查試圖涵蓋2011年‘雙反’調查所沒有包括的其他所有來自中國的光伏產品,并同時對臺灣地區提出反傾銷,意欲形成對華光伏產品的全面限制,如果美國裁定征稅,我國光伏行業將遭遇全面設限,不少光伏企業的處境將雪上加霜。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