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節能】深圳市寶安區著力推進節能減排 |
(時間:2010-12-16 9:19:54) |
2006年以來,寶安區先后出臺了《關于全面推進循環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寶安區循環經濟發展規劃》等一系列文件,推動全區發展循環經濟。修編寶安區產業導向目錄,引導產業發展向循環經濟傾斜,鼓勵企業開發符合循環經濟要求的工藝、技術和產品。編制了《綠色機關》、《綠色商場》、《綠色賓館》、《生態工業園》、《生態社區》等一系列工作指引,具體指導單位、企業實施節能減排。 力求資源利用最大化 騰籠引鳳,一方面對存量進行優化調整,通過市場手段、政策手段引導企業走轉型升級的路子,實現優勝劣汰;另一方面引進優質增量項目,發展高附加值產業,著力破解土地資源匱乏帶來的發展制約,通過把舊城區、舊工業區改造與循環經濟發展結合起來,改造成循環經濟示范園區,推進循環經濟產業集聚。2009年,寶安區關閉規模以下的塑料、五金行業工業企業138家、外遷84家,騰出76.8萬平方米廠房為優質項目提供發展空間,在轄區各街道劃定福永第一工業區等13個舊工業區進行試點改造,扶持優勢產業實現就地升級換代。一批舊工業區升級改造為文化產業園區、創新產業園區、特色工業園和商業街區。以沙井電子物流園區改造為例,新工業園區定位為華南電子物流基地,規劃貫徹產業“鏈式發展”理念,減少環境壓力和物流集散成本,吸引國內外知名企業入駐。 推進企業清潔生產與節能降耗 開展全區范圍的工業能耗數據調研,編制《寶安區工業節能降耗對策研究》,有針對性提出工業節能降耗對策;印發《寶安區推動節約能源工作實施方案》和《寶安區推動節約能源工作實施方案》,設立額度600萬元/每年的節能降耗專項補助資金,用于補助區內企業實施節能改造項目和獎勵節能先進單位。截至2009年,寶安區共組織開展電子組裝、化工行業等14場清潔生產專題培訓,參加企業總數達500家。截至2009年共有9家企業通過“廣東省清潔生產”審核,100家企業通過“深圳市清潔生產”審核,指導104家企業通過ISO14000環境管理認證。寶安區涌現出了一批國家、省、市循環經濟示范典型,東江環保被列為首批國家循環經濟試點單位,富士施樂被評為國家環境友好企業,觀瀾街道被評為中國十大綠色鄉鎮、深圳市循環經濟示范街道。 拓展清潔能源應用領域 為倡導利用清潔能源,寶安區頒布了《“太陽能應用推廣計劃”實施方案》、《太陽能應用推廣資金使用計劃》、制定了《推行綠色建筑試點工作方案》,大力推廣太陽能利用和綠色建筑,在全市率先推行綠色建筑試點工作,從建筑節能、太陽能利用、水資源循環利用、垃圾分類四方面推進建筑節能、節地、節水、節材。自2007年以來,三年累計完成建筑節能施工圖設計文件備案項目490項,節能專項驗收447項。 加大污染減排力度 以工程減排為重點,加大對固戍污水處理廠等4座污水處理廠及石巖人工濕地等8個分散處理工程的運行監管,加快完善污水處理廠配套管網,最大限度地發揮現有污水處理工程的減排能力;實施重點用能企業節能監督,督促低產值高能耗企業整改加強節能管理,淘汰高耗能的落后工藝、技術和設備,定期開展節能檢查工作;以查“雙超”為主線,對30家污染物超標或超總量排放企業實施強制清潔生產審核;繼續加強污染減排統計、監測與考核三大體系的建設。完成了565家工業企業的環境統計工作,及時完善污染減排工程項目的監測與監察系數檔案,將監督性監測報告和監察情況及時歸入檔案,實行動態管理;鼓勵競華電子、聯能科技等重點用水企業開展中水回用,廢水回收利用率達50%。開展清理整頓洗車場浪費用水專項行動,使得節水洗車技術在全區得到普及推廣,現全區洗車用水的重復利用率達75%以上,大大降低了洗車行業用水量。 力推生態工業園區建設 建設生態工業強區,企業是基礎細胞,工業園是導向載體。寶安區大力實施“園區帶動”發展戰略,加快產業園區整合升級,促進園區規模化、集約化、生態化發展。觀瀾高新園區于2009年成功創建為深圳市生態工業園區,現正申報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以生態工業園區經濟模式推動低碳產業集聚,2007年以來,寶安區已建成大浪服裝產業集聚基地、松崗先進制造業園區、石巖高新區、龍華高新區、福永北-沙井南高新區、觀瀾高新區工業園等區域型行業工業園300多個,大大降低關聯產業鏈間的資源配置成本,降低生產經營過程中的碳消耗、碳排放。 寶安在生態區創建過程中,力推生態工業園區建設。圖為寶安區桃花源科技創新園一角。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