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濟南市委召開常委擴大會議,就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進行了研究部署,提出了確保熱電廠等大型燃煤鍋爐使用單位排放始終達標、按時完成城區內134臺燃煤鍋爐淘汰改造任務等要求。 作為供熱企業,濟南熱力有限公司和濟南熱電有限公司按照市市政公用事業局《關于省會濟南熱源工程規劃建設與利用暨大氣污染(燃煤)治理實施戰略》,積極探索環保革新,緊抓超低排放、余熱利用等綠色密碼,成為供熱行業的致綠樣板,也打造了環保節能的省城供熱新常態。 煙氣回收實現超低排放 11月27日,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江億到濟南熱電有限公司北郊熱電廠調研3×130t/h+220t/h燃煤鍋爐煙氣降污余熱深度回收項目,并就項目的實施提出中肯建議,對濟南熱電在國內首創實施鍋爐煙氣降污余熱深度回收給予高度評價。 據了解,該項目依托清華大學核心技術,采用“空塔順流、平塔叉流+熱泵”工藝,將脫硝、除塵、濕法脫硫后的飽和濕煙氣通過“煙氣降污余熱深度回收系統”進行深度凈化,達到超低排放標準。同時,還可回收煙氣中的熱量及凝結水,變廢為寶,提升供熱保障能力。 項目投運后,二氧化硫實現了超低排放,可低于35mg/nm3,同時該項目的成功實施,預計可年回收熱量16萬吉焦,節水6萬噸,新增供熱面積40萬平方米,在國內燃煤鍋爐上屬首次應用,填補國內空白。 據濟南熱電相關負責人介紹,作為濟南市骨干責任熱企,公司近年來強力推進節能環保項目建設,先后改建8套石灰石-石膏濕法脫硫、12套半干法脫硫設施,50套布袋除塵器,新建3套scr脫硝、4套sncr脫硝設施,環保投入累計超過6億元。 濟南熱力在超低排放方面也頗有建樹。今年,濟南熱力漿水泉熱源廠在實施了熱源廠脫硫、除塵系統改造基礎上,添加了煙氣深度凈化系統,使其排放可以達到燃氣標準。特別是脫硫塔新改建完成后,通過建成多層噴淋、除霧,并增加氧化空氣系統,如今的二氧化硫設計排放指標是原來的十分之一還不到,從400mg/m3降至不足30mg/m3。 按照山東省出臺的《關于加快推進燃煤機組(鍋爐)超低排放的指導意見》文件指示,及市政府與市市政公用事業局簽訂的燃煤鍋爐淘汰(改造)工作責任書要求,濟南熱力將力爭比原計劃提前一年,于2017年實現全部熱源(電)廠的超低排放要求。未來兩年時間里,該公司計劃投入近5億元,進行漿水泉熱源廠、小鴨熱源廠高效煤粉鍋爐改造及脫硝設施配套,東新熱電廠、輕化熱源廠、蓮花山熱源廠、唐冶熱源廠煙氣深度凈化改造和脫硝改造等。 余熱利用替代小型燃煤鍋爐 在霧霾和治理的雙重壓力下,謀求綠色環保發展成為生產企業乃至于供熱企業的核心要務。今年8月份,山東省出臺《關于加快推進燃煤機組(鍋爐)超低排放的指導意見》,要求到2018年底前,全省10萬千瓦及以上的燃煤機組和單臺10蒸噸/小時以上燃煤鍋爐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達到天然氣燃氣輪機組(鍋爐)排放標準。 章丘余熱利用是幫助小型燃煤鍋爐替代的重要手段。從集中供熱角度來講,位于城區東部的章丘余熱不利于供熱管網輸配,因此優先考慮替代小型燃煤鍋爐,并解決一部分民用煤用戶用熱需求,幫助消除污染較嚴重的采暖模式,對治理大氣污染起到顯著效果。 今年冬天,得益于章丘余熱一期600萬平方米供熱能力的到來,小鴨熱源廠5臺小型燃煤鍋爐處于停用狀態,唐冶熱源廠2臺水煤漿鍋爐也進入備用狀態,變身章丘余熱的補充熱源。作為燃煤替代主力,章丘余熱二期工程現已進入前期籌備階段,將在今冬供暖季結束后,開展電廠改造及配套管網建設。根據計劃,二期工程計劃建設主管網和分支管網共15.5公里,投資5.2億元。待章丘余熱利用項目全部建成投運后,將有大約7成供熱能力用于燃煤替代,一大批小型燃煤鍋爐將得以被淘汰。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這部分熱源來自于生產電后剩余的廢熱,所以相當于節約標煤用量31.5萬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3800噸、氮氧化物排放1300噸、煙塵排放7800噸。 新能源供熱比例逐漸提高 根據濟南市市政公用事業局《關于省會濟南熱源工程規劃建設與利用暨大氣污染(燃煤)治理實施戰略》,濟南市將以推廣利用煤炭的清潔燃燒為主,積極穩妥地開發利用天然氣和其他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作為輔助方式,形成穩定可靠的多方式、多元化的能源供應與消費格局。 位于將軍路北口的高墻王小區便是這種新能源供熱的典型范例。近800戶居民的集中供熱,并非依靠常見的煤炭燃燒,而是利用空氣中的熱能實現的。小區內建有幾十臺空氣源熱泵機組,專門吸收空氣中的熱量,通過特殊介質加溫加壓,變身進入居民家的高溫熱水送暖,清潔又環保。除了已經送暖的高墻王小區外,濟南熱力今年還實施了低谷電蓄熱新能源供熱項目,合計20多萬平方米“孤島”用戶的供熱需求可得到陸續解決,享受新能源帶來的溫暖。 濟南熱電也在積極推廣新能源供熱方式。2014-2015采暖季,濟南熱電在消防支隊、方正園小區嘗試新能源供熱,涉及供熱面積8萬平方米,運用空氣源熱泵技術供熱取得良好效果,獲得熱用戶普遍認可。2015年,濟南熱電繼續加快新能源技術供熱項目建設,目前,已有天方怡景園低谷電蓄熱鍋爐項目、大學仕花園空氣源熱泵供熱項目等多個項目在建。 今年,濟南熱電預計將有超過50萬平方米的供熱面積采用新能源供熱。整個采暖季將會減少標準煤消耗7500噸,減少污染物煙塵排放7.88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8693.75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59.52噸,減少氮氧化物排放52.4噸。 未來幾年,濟南市將逐步提高可再生能源及清潔能源參與集中供熱比例,最終實現2020年可再生能源、清潔能源供熱比例達到15%的目標。濟南熱力有限公司董事長潘世英告訴記者,以此為目標,公司將繼續加大清潔、可再生等新能源探索發展步伐,利用空氣源熱泵、低谷電蓄熱等供熱手段,謀求未來供熱良性發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