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北京市加強公共機構節能 促進生態文明建設 |
(時間:2014-5-5 8:50:41) |
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習近平同志指出,節約資源是保護生態環境的根本之策。要大力節約集約利用資源,推動資源利用方式根本轉變。在我國,公共機構體量大、節能潛力大、示范性強,是節能減排和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主體。我們要不斷提高公共機構節能水平,為建設美麗中國作出應有貢獻。 推進公共機構節能意義重大 節約能源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必然要求。雖然目前我國經濟增長速度有所下降,但能源消費總量仍在增長,粗放用能現象還比較普遍。如果不厲行節能,能源安全的風險將不斷加大,同時會對環境產生更大的、不可承受的壓力。近年來,我國能源大量消費造成污染物過度排放,對民眾健康的危害日益顯現。我國從東北、華北到中部乃至黃淮、江南地區,多次出現嚴重霧霾天氣,受影響人口6億多人。大量化石能源的消耗是造成大氣等污染的元兇,厲行節能減排、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任務日益迫切。 公共機構是節約能源、推動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的重要主體。公共機構是指全部或者部分使用財政資金的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和團體組織。與大量分散的居民和企業相比,公共機構具有便于集中管理、執行力強的優勢,在保證社會節能減排目標順利完成方面作用重大。而且,公共機構還是推動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的重要主體。《節能產品政府采購實施意見》《關于環境標志產品政府采購實施的意見》把節能產品和環境標志產品列入了政府優先采購或強制采購的范圍,這不僅可以形成相當大規模的投資,還有助于推動技術進步、帶動節能環保產業發展。 公共機構節能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美麗中國,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努力,公共機構具有義不容辭的責任。首先,公共機構節能是提升自身公信力和節能監管能力的必然要求。各級公共機構,特別是黨政機關,既是能源消費者,又是節約能源和保護環境工作的倡導者和管理者。正人先正己。公共機構只有帶頭節約能源資源、保護環境,才能有效對其他社會主體在節能環保方面進行監督管理。其次,公共機構節能對全社會有重要的影響和示范作用。黨政機關是全社會行為和道德風尚的標桿。只有公共機構帶頭節約能源資源、注重環境保護,才能引導全體國民提高節能和保護環境意識,在全社會形成良好的節能環保氛圍。 公共機構節能取得的成績及面臨的挑戰 黨和國家為推進公共機構節能減排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管理體制機制不斷健全,政策法規不斷完善,基礎工作扎實開展,重點工程逐步推進,公共機構節能減排取得明顯成效。 節約型公共機構示范單位和重點工程取得進展。“十二五”以來,我國積極推進創建了一批管理科學精細、資源利用高效、崇尚勤儉節約、踐行綠色低碳的節約型公共機構示范單位,引領帶動全國公共機構深入開展節能減排工作。各省(區、市)實施公共機構辦公建筑節能改造約8200萬平方米,實施數據中心節能改造面積約17萬平方米,實施合同能源管理改造項目470個。中央國家機關完成122萬平方米辦公建筑供熱計量節能改造,在26個部門開展了新能源公務用車試點。此外,公共機構節約用水和廢舊商品回收體系建設工作也都在積極開展。 公共機構節能的體制機制逐步建立。一是政策法規體系初步形成。2008年《公共機構節能條例》出臺,27個省(區、市)出臺了公共機構節能管理辦法,中央國家機關和各地區制定了涉及能源資源消耗統計、計量器具配備、考核等方面的配套制度,印發了《公共機構節能“十二五”規劃》,初步構建起管理有辦法、執行有標準、實施有規劃的政策法規體系。二是組織管理體系基本建立。各地區、各部門全部成立或明確了公共機構節能管理機構,建立了議事協調機制,基本實現了工作有機構管、有專人抓。建立了省、市、縣三級節能聯絡員、統計員制度,上下協調、橫向互動、共同推進的良好工作格局基本形成。三是技術支撐和市場化服務體系逐步建立,計量統計逐步規范。發布了《公共機構節能節水技術產品參考目錄(2013年度)》,規范了中央級公共機構合同能源管理的實施流程。出臺了公共機構能源資源計量器具配備與管理的國家標準,制定并兩次修訂《公共機構能源資源消費統計制度》,提升了數據采集和處理能力。現代信息手段的使用,有力促進了數據質量與工作效率的提高。 公共機構節能面臨的挑戰。應該看到,由于公共機構節能工作開展時間不長,一些管理部門認識不到位,節能管理方式相對落后,工作中還面臨一些困難和問題。一是基礎還相對薄弱。各項配套制度、標準有待進一步完善。不同地區、不同系統工作發展不平衡,有的地區特別是市、縣一級管理力量不足,管理人員能力亟待提高。二是手段還比較單一。依靠行政手段多,依靠經濟、技術手段少,市場作用發揮不夠,專業化、信息化、社會化服務水平有待提高。三是機制還不夠健全。公共機構節能的投資、補貼等政策還需要完善,節能資金投入不足,激勵約束機制需要進一步強化,公共機構開展節能工作的外部約束和內在動力不足。此外,公共機構節能減排還面臨辦公建筑面積、用能設備、用能人數進一步增加帶來的挑戰。 以改革精神創新體制機制,全面推進公共機構節能 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已經成為黨和國家的戰略抉擇和攻堅任務。我們要大力增強改革意識和擔當精神,以節約型公共機構建設為主線,重點抓好機關、學校、醫院三個領域,管好能源資源配備供應源頭、使用過程、廢物出口處置三個環節,用好管理、技術、行為節能三個手段,統籌協調,健全完善機制,全面推進公共機構節能工作深入開展。 健全完善法規保障機制。根據黨的十八大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部署,結合國家關于治理大氣污染、推進節能減排的新要求,推動修訂《公共機構節能條例》。完善相關配套規章制度,加快出臺能源審計、監督考核和能耗定額等方面的制度標準,推進能源管理體系建設,抓好各項法規制度和節能政策措施在公共機構的落實。 健全完善組織管理機制。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緊緊圍繞建設美麗中國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要求,進一步理順公共機構節約能源資源體制機制。一是建立由機關事務、發展改革、財政、住房城鄉建設、環保、水利等部門參與的、分工明確的公共機構節能管理協調機制。二是完善機關事務與教育、衛生等行業和稅務、海關等垂直管理系統相協調的節能管理和監督機制。三是完善地方層面公共機構節能工作管理機制,健全市、縣公共機構節能組織管理機構,落實人員編制,理順運行機制。同時,積極發揮節能協會、機關事務工作協會等社團組織的橋梁紐帶作用。 健全完善技術支撐和市場化服務機制。建設公共機構節能信息管理系統,推進能耗監測體系建設,提高公共機構節能信息化水平。積極探索并盡快建立適用于公共機構的節能技術和產品遴選、鑒定、試用、推廣機制,帶動節能新技術和新產品的研發。通過積極組織實施節能改造,改進公共機構用能設施設備的技術性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在使用財政資金推進公共機構節能的同時,發揮市場融資功能,吸收社會資金參與公共機構節能改造,調整合同能源管理獎勵政策,組織公共機構積極采用費用托管、設備租賃、公私合營等市場化機制實施節能項目。 健全完善示范引導與監督考核機制。繼續創建一批節約型公共機構示范單位和節水型單位,探索建立公共機構節能“領跑者”制度,在不同地區、不同類型公共機構中樹立一批節能節水標桿單位,發揮引領帶動作用。建立公共機構能耗定額管理制度和節能目標責任制,加強對重點用能單位的監測,定期組織督促檢查。加大目標責任考核力度,強化考核結果運用,將節能目標完成情況作為對各級公共機構節能管理部門和各級公共機構的考核內容,落實獎懲措施,加強激勵約束。 健全完善培訓宣傳機制。根據公共機構數量多、分布廣的特點,依托專業機構,構建面向各級公共機構節能管理和操作人員、短期培訓班與網上遠程教學相結合的公共機構節能培訓體系。通過組織節能宣傳周、全國低碳日、世界水日等主題宣傳活動,廣泛深入開展公共機構節能宣傳工作。通過培訓和宣傳,提高節能管理人員素質和能力,使公共機構工作人員增強節能觀念,掌握節能知識,養成自覺節能習慣,從而帶動全社會節能風尚的形成。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