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節能】農業領域蘊藏節能減排潛力 |
(時間:2012-7-23 9:11:44) |
節能減排是中央從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和長遠利益出發作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農業在節能減排中可做的事情很多,當前關鍵要抓好先進實用技術的推廣應用,實現節能增效。 一、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實現減量增效。以安徽省為例,安徽省是個農業大省,常年農作物播種面積1.2億多畝,年使用化肥量在300萬噸(折純)以上,畝均在25公斤(純)以上。目前由于施肥技術不當,化肥的利用率只有40%左右,不僅造成大量的資源、能源浪費,而且造成農業面源污染。測土配方施肥是以土壤測試和肥料田間試驗為基礎,根據作物需肥規律、土肥供肥性能和肥料效應,提出肥料的施用量、施肥時期和施用方法,做到因土施肥、因作物施肥。在保證農作物養分需要的基礎上,可以有效控制養分損失,減少因不合理施肥造成的環境污染。 二、推廣合理用藥技術,實現減量控害。農藥是防治農作物病蟲害不可缺少的投入。安徽省每年農藥使用量超過10萬噸。由于農藥過量使用或使用技術不當,目前農藥平均只有20%~30%被農作物吸收。大部分以大氣沉降和雨水沖刷的形式進入土壤、大氣、水體和農產品中,造成農業面源污染。要大力推廣科學合理使用農藥技術。培訓農民安全用藥技術,提高安全用藥水平。開展病蟲害綜合防治和生物防治,加大新型施藥機械、施藥技術的推廣,實行專業隊伍統一防治,合理控制施藥次數,減少農藥的使用量。 三、推廣農田節水技術,實現節能節水。據專家測算,農業用水量占全社會用水量的64%。由于目前農田水利設施不配套、栽培技術落后、管理方式粗放,農業生產中浪費水資源的現象十分嚴重。為此,要加大推廣保護栽培、噴灌滴灌和水稻淺濕灌溉的技術力度。以水稻為例,僅安徽省每年種植面積就達3500萬畝,平均每畝用水約400立方米。若每畝節約用水50立方米,全省每年就可節約用水17.5億立方米。若按每上提10立方米水用電1度計算,全省每年可節省用電近兩億度。 四、推廣免耕栽培技術,實現節本節能。免耕栽培是一種不翻動表土,直接在茬地上播種的栽培耕作制度。它是對傳統農業的繼承發展,是將少免耕、秸稈還田及機播、機收等技術綜合在一起的配套技術體系。如水稻免耕直播、水稻免耕拋秧、油菜免耕直播、油菜免耕移栽、麥茬直播玉米、麥茬直播大豆、棉花免耕移栽等,都是免耕栽培。免耕栽培一是可以節約生產成本和能源,最直接的作用就是減少機耕費用,每畝可節省機耕費25元、柴油約1公斤。二是節水,通過作物秸稈覆蓋地表,減少水分蒸發,提高農田保水蓄水能力。三是節肥,免耕可減少水土流失,加上秸稈還田,提高有機質含量。四是可以緩解季節矛盾,有效解決搶收、搶種時勞動力不足的矛盾。 五、推廣畜禽健康養殖技術,減少農村環境污染。目前,我國農村地區仍以分散飼養為主,極易造成環境污染。解決畜禽糞便污染問題,必須從源頭抓起,發展適度規模養殖和健康養殖,建設規模養殖小區。這樣,有利于建設污染物處理設施,對畜禽糞便進行集中處理;有利于動物防疫;有利于畜禽飼養的穩定發展,保障市場供應。 作者單位:丁俊平,安徽省黃山區環境保護局;汪錢貴,安徽省黃山區農業委員會;江忠寶,安徽省黃山區區委黨校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