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節能】李毅中:加快節能減排 推動科學發展 |
(時間:2012-3-12 11:10:16) |
“節能減排不能只是一個號召,關鍵是指標怎么落實。節能減排工作不能總理一個人背,需要進行機制和體制的改革。”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工業和信息化部原部長李毅中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把節能減排工作作為一個重點,專門用一大段進行闡述,是因為我國正處在工業轉型升級期,轉變發展方式需要緊緊抓住節能減排這個抓手。 加快經濟結構調整 “將2012年經濟增長目標定在7.5%是完全正確的。我們需要思考怎么轉變方式,怎么淘汰落后,怎么調整結構,怎么節能減排。因此,7.5%的增速適度、適中,完全符合科學發展觀。”李毅中說,我國應該放緩一點增長速度,讓能源環境能夠支撐經濟增速,靠技術進步、人力資源和人的素質提高來推動經濟發展,不能再靠過去粗放的方式。 李毅中表示,我國工業和實體經濟發展取得的成效明顯,但問題和結構性矛盾也不少:一是自主創新不足。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投入只占業務收入的0.69%,而國外大公司和行業一般都在2%-3%以上,新興產業則在10%-15%。我國自主研發投入不足,一些關鍵技術、元器件、零部件甚至成套設備等依賴進口,導致受制于人。 二是發展的質量和效益不高。我國工業銷售利潤率只有6.14%,其中鋼鐵行業不到3%,最新數據只有2.55%,即便作為新興產業的電子制造業銷售利潤率也只有2.54%。工業增加值率只有26.5%,而發達國家則在35%-40%。 三是對資源和環境問題重視程度不夠。去年我國一次性能源消耗總量約為35億噸標準煤,增長7%,占全世界的46%。鐵礦石用量17億噸,進口6.8億噸。這樣的發展模式,長期下去將難以為繼。 李毅中認為,目前行業、企業的憂患意識還不夠,在經濟結構調整方面依然沒有發生根本變化,“現在加快轉型升級、調整結構,不僅是發展快慢的問題,而是生死攸關的問題”。 推進電價和資源稅改革 對于當前的節能減排形勢,李毅中表示,溫家寶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很坦誠地提到,“能源消費總量增長過快、節能減排指標沒有完成”。短短兩句話就點出能源產業和節能減排癥結所在。考慮到節能減排難度,“十二五”降低了節能的指標,2011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GDP)能耗的目標是下降3.5%左右,但實際只下降了2.01%。 “2011年國內能源消費34.8億噸標煤。按照每年能耗增加7%-8%的速度測算,到2020年能源消費總量將翻1倍。煤炭、石油需求大幅增加,在能源供應能力有限的情況下,經濟如何發展?”李毅中表示,現在電力消費已經達到4.6萬億度,這樣下去經濟發展難以支撐,也不可能平穩可持續發展。 李毅中表示,我國工業結構性問題和矛盾不少,資源能源消耗增長過快,必須把總能耗增長率控制在5%以下,否則經濟很難長期支撐下去。如果能源消費增速不降到4%-5% ,經濟發展就沒有出路。要盡快落實能源消費總量控制的安排,這是治本的辦法,是有效的經濟手段。與控制能耗強度不同,能源消費總量也需要控制,“不能要多少煤就送多少煤,要多少電就送多少電”。 促進節能減排需要依靠哪些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李毅中表示,國家要加快推進“財、稅、價”的改革,即加大財政對技術改造的資金支持力度,加快電價改革,推進資源稅改革。現在電價改革沒有到位,沒有按照資源的稀缺程度和它所付出的成本、資源環境的代價來確定價格。價格改革是繞不過的,改革的腳步要加快一點,節能政策不能停留在口頭上。“資源是公共的,誰占用資源誰就要掏錢。”李毅中說。 李毅中表示,應加強技術改造的資金投入,近兩年工業技術改造資金的投入不斷減弱。2009年和2010年,中央財政各拿出200億元技術改造投資,用400億元拉動了超過1萬億元的投資。但2011年中央預算投資減少至150億元,共支持了4000多個項目,帶動總投資3000億元。今年技術改造投資為160億元,僅比上年增加10億元。 在法律層面上,應強化關停落后產能的力度。如果一個產品能耗超過規定標準,必須按規定關停、整改。經過有效整改合格后,可重新開工;不合格則堅決地淘汰落后產能。但李毅中也承認,“淘汰落后是把雙刃劍。”淘汰了高耗能、高污染產業,人員怎么安排,銀行呆壞賬怎么處理,都是難題。但不能因為這些問題就不去淘汰,相反,應該采取措施,消除淘汰落后帶來的負面影響”。 李毅中認為,現在節能減排工作存在的問題是,節能減排政策沒有一以貫之地執行。應該從認識上高度重視,解決節能減排的動力問題,不能猶豫不決,等到出現問題后再三令五申。 加快傳統能源轉型升級 “化石能源總有枯竭的一天,而且還會帶來污染,因此要大力發展新能源。”李毅中表示,在積極發展新能源的同時,要加快傳統能源轉型升級。 李毅中指出,從我國的實際情況看,能源結構中煤約占70%,油和氣約占22%,加起來是92%,新能源和非化石能源約占8.3%,其中核電占1%-2%,水電占5%-6%,還有一些生物能源、風能和太陽能。根據相關規劃,到2015年非化石能源和新能源要占到11.4%,到2020年要占到15%,但估計到2020年化石能源還要占85%。所以在積極發展新能源的同時,化石能源的發展也不能輕視。 “我國發展化石能源有利有弊。比如說煤,我國的煤炭儲量大概在1萬億噸,數量不小。但這只是初查的儲量,還要精細地勘探以后才能知道可以開采的儲量,這就需要加大對煤層的勘探。”李毅中表示。 此外,煤炭回收率不同,大型煤礦回收率在60%-70%,而小煤礦只有15%,一些小煤礦開礦沒有交資源費,沒有在技術進步、安全生產、環境保護上下功夫,造成資源浪費和環境破壞,因此應該進行整合,要征收資源稅,淘汰關停落后產能。 在石油方面,我國不應該再給自己戴“貧油國”的帽子。李毅中介紹說,我國約有220億噸石油儲量,還要經過精細勘探以后探明可采儲量,現在已知的可采儲量不是太多,在勘探方面下的功夫還不夠。我國的采收率普遍為35%-40%,離國際水平還有一定距離,這方面需要提高。此外,在煉油環節要提高商品率,達成92%的商品率,即1萬噸原油中有9200噸能夠成為產品,其他是消耗損耗。煤炭也好,石油化工也好,要在深度加工、合理開采、提高品質方面下功夫,實現轉型升級。 李毅中表示,化石能源也需要開發新的能源,我國的油田氣、天然氣的儲量很豐富,現在的產量才1000億立方米,發展的潛力很大。我國的煤層氣儲量大約32萬億立方米,本來是大自然賜予我們的財富,卻沒有得到很好的利用,所以這方面還有很大的潛力。“現在還有一種頁巖氣,國內埋藏量很豐富,發展的潛力也很大”。 “要把傳統的能源搞好,要在這3個‘氣’上下功夫。同時還要‘走出去’,到國外去拿資源,兩種資源統籌。”李毅中表示,石油化工的發展前景非常廣泛,關鍵是要轉型升級,在積極發展新能源的同時,要注重化石能源的合理開發、合理應用,以提高使用效率。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