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節能】四川阿壩州災后工業重建力促節能減排 |
(時間:2011-5-17 8:49:31) |
日前在阿壩州經信委采訪時了解到,阿壩州工業在災后恢復重建中,不僅注重企業的生產恢復速度,還注意將企業的重建與環境保護相結合,對企業在節能減排的技術改造中從政策和資金上給予支持和幫助。一個個工廠在重建中引進環保新設備,努力實現“零”排放,讓阿壩的天更藍水更綠。 企業環保技改一律開綠燈 在對阿壩州的工業企業進行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災后重建以來,阿壩州有關部門從經濟、社會、生態和諧發展的目標出發,整合產業發展規劃,建立了一系列產業選擇、布局控制、減少排放等方面的制度和機制,充分發揮環評“閘門”調控作用,把不能“過關”的項目統統刷掉,確保環保工作取得實效。 3年來,阿壩州在對關系民生、災后重建和擴大內需的建設項目中,一律開辟“綠色通道”。凡新上的大中型建設項目必須進行充分的環境論證,做到科學規劃、合理布局、統籌安排、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盡可能減少對環境的負面影響。 為了把好環保關,阿壩州環保局還實行了“四個一律不批”:即對不符合環保法律法規和產業政策的項目一律不批,選址和布局不合理的項目一律不批,對飲用水源保護區等環境敏感區可能造成重大不利影響的項目一律不批,群眾反應強烈的影響環境的項目一律不批。依據災后重建發展規劃、產業政策、區域環境質量和污染物排放總量,充分發揮環境影響評價的導向作用,引導重建、遷建和配套企業向園區集中,推動了產業結構調整,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政府支持 節能減排成果豐碩 2010年,該州利用國家、省上、州上三級資金共投入1170萬元開展企業技術創新,其中州本級就投入資金55萬元用于實施“異型陰極碳塊技術研發與應用”、“利用生產氯酸鈉尾氣開發二甲醚技術示范與應用”、“貧錳礦高浸出清潔技術開發及熱浸工藝配套技術改造”等3項節能減排項目的研發。通過節能減排關鍵和共性技術研發,阿壩有效推動了企業節能減排進程,降低了能源消耗和工業“三廢”污染。 記者從阿壩州經信委了解到,2009年,阿壩州政府確定以四川鑫通新材料有限責任公司“利用化工廢氫氣生產大規格晶體新材料產業化示范”項目進行高新技術企業風險投資試點運作。同時,積極支持茂縣鑫新能源有限公司實施“150kt/a二甲醚節能減排示范工程”項目,并將該項作為“十二五”時期四川省產業發展重大關鍵技術項目推薦申報,從而引導企業加大創新投入,形成政府引導、多元投入、廣泛參與的節能減排創新體系,推進企業之間消化工業廢物的“循環鏈”,提升節能減排成效。 2010年,該州主要污染物化學需氧量削減350噸;二氧化硫預計控制在5000噸以內;氨氮實際排放量控制在800噸以內;全州所有飲用水源地和主要河流出境斷面水質預計達到Ⅱ類水域標準,所有城鎮空氣質量預計達到Ⅱ級標準,預計城市噪聲平均聲效等級≤55分貝。 企業自律 阿壩山更青水更綠 除了政府的引導與支持,阿壩州的各個企業也在積極行動,實行環保自律。 阿壩州禧龍工業硅公司提出打造“綠色低碳”企業的口號,通過技改,安裝布袋收塵設備,一年就減少排放粉塵3600噸。說起環保,公司總經理詹長富介紹說,他們相繼投入了780萬元用于環保配套設施的改造,全部采用國內最先進的變頻裝置和清灰電腦控制系統,生產1噸硅可節約800度電,減少了5%的用電量,僅2010年就節約標準煤約為1521.4噸。 西南陽光硅業生產部經理龔遠程告訴記者,該公司從2009年11月自汶川水磨鎮開始遷往茂縣槽木工業集中區以來,年產能8萬噸工業硅搬遷工程已經完成工程量的80%,整體工程預計2012年底就可建成。工程總投資達到3.2億元,用于環保方面的投入將占到總投入的10%。 茂縣潘達爾硅業公司總經理助理熊明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公司采取了預防或減輕不良環境影響的對策、措施來解決環保問題。 阿壩州大秦鉻業公司是災后第一家在茂縣槽木工業園區建成投產的企業,談到公司對10萬噸鉻鐵項目一期工程建成后廢氣、廢水、噪聲、固體廢棄物的環保治理,總經理李胡平表示,廢氣達到二級標準排放要求,污水處理達到一級標準,工業固廢全部綜合利用,不外排,確保不造成二次污染。 阿壩州廣盛鋰業公司也投入大量資金進行節能減排技術改造,采用廢渣生產混凝土、磚,水蒸氣余熱回收再利用等措施確保廢水、廢渣、廢氣不出廠。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