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國內首個電網側儲能智能預警決策平臺投入試運行 |
(時間:2020-12-25 10:32:39) |
12月23日,由國網浙江電科院自主研發,聯合浙江寧波供電公司、華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共同落地實施的國內首個電網側儲能智能預警決策平臺于寧波杭州灣新區110千伏越瓷變10千伏儲能電站投入試運行,標志著儲能電站由傳統運維模式邁入了全過程高效運維新模式。12月21日,國新辦發布《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明確了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同時提出了支持能源各環節各場景儲能應用,著力推進儲能與可再生能源互補發展的工作思路。儲能具有靈活可控的鮮明特點,可在電力系統發、輸、配、用多個重要環節發揮作用,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是多元融合高彈性電網的核心內容之一。目前儲能電站在海量數據分析處理、安全風險分析管控等方面需要進一步強化,傳統運維管理模式難以適應儲能技術發展的新特點。為解決儲能運維的痛點問題,國網浙江電科院研發團隊深入挖掘電網側儲能的故障模型以及多功能應用場景,歷時兩年成功自主研制了電網側儲能智能預警決策平臺。 該平臺集成儲能綜合評估指標體系、儲能多時間尺度狀態評估、儲能故障檢測與故障預警、儲能智能化運維技術以及多功能應用輔助決策五大關鍵技術,為儲能電站多功能運行與精細化管理、智能化高效運維提供了決策支持。數據信息點處理能力從普通110千伏變電站的千點級升級為百萬點級,實現了對儲能電站海量信息的高效處理。評估維度擴大至32個,可從健康、安全、運行標準等角度對儲能電站進行全面綜合評估。安全監控更加精細和智能,建立電池安全特征參量表征體系,將電池故障模型劃分為四個動態邊界條件,可提前預警電池故障,有效提高儲能電站運行的安全性。儲能智能預警決策平臺從本質上迭代優化了傳統的儲能運維管理體系,建立了全方位、多角度、全過程的運維管理新模式,可以有效增強儲能電站設備全狀態量感知力與管控力,提升儲能電站的數據價值洞察力和智能運維決策力,進一步保障儲能電站安全生產,提高運檢精益管理水平,縮短故障搶修時間,提升缺陷消缺率和故障定位準確率。 結合本次寧波越瓷變的經驗數據,國網浙江電科院研發團隊將進一步聯合華云科技公司、浙江寧波供電公司,打造基于云邊協同的浙江全省電化學儲能健康狀態評估與智能預警平臺,為浙江電網儲能高效安全運行保駕護航,打造可復制、可推廣的儲能電站智能運維浙電“示范”,助力多元融合高彈性電網建設。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